近年来,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职业性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新增引发了无数上班族的讨论。随着工作强度和方式的变化,“鼠标手”问题在众多行业中愈发普遍。将这一常见病列入职业病目录,显示了国家对劳动者健康权益的重视。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原有的十大类132种职业病增加到12大类135种职业病,并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当我们的手腕长时间被固定于鼠标或键盘上时,内部的“隧道”就会面临压力。这条被称为腕管的通道中,住着9条“肌腱列车”和1条“神经电缆”(即正中神经)。长期的压迫使得隧道壁增厚,从而造成压迫感。当神经电缆无法正常运作时,便会发出疼痛、麻木和无力等信号,这就是腕管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中医认为,手腕的长期使用过度会导致气血停滞,形成“堵车”。如果个体的体质偏寒湿或气血较弱,症状会更加明显。
中西医结合防治“鼠标手”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看,防治“鼠标手”需要融合西医的精准诊断与快速缓解症状的优势,及中医的整体调理和预防复发。在急性期,西医会通过控制炎症、佩戴腕部支具和局部注射药物来减轻水肿和疼痛,此外还可采用超声波或激光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同时,中医的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穴位来缓解症状,而中药外敷和推拿则有助于舒缓紧张肌腱。
在慢性期,西医侧重于功能恢复,可能会进行微创腕管松解术,并通过康复训练增强肌肉稳定性。相对而言,中医则采取辨证施治的方式,对不同症状的“鼠标手”患者进行中药内服和外治。
日常预防与健康提醒
为了预防“鼠标手”,优化工作习惯至关重要。建议保持手腕中立位置,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鼠标及腕垫,并定期活动手腕,比如每小时进行握拳和伸展交替。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可以在夜间佩戴护腕支具以减少腕部的压力。同时,长期电脑工作的人群应每年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在健康小测试中,若出现手指发麻等症状,需格外关注。以大拇指、食指及中指的麻木来判断是正中神经受压;如果小指麻木则可能存在尺神经问题。自我检测的方法是将双手背对合十,持续1分钟,如果手指麻木加重,便需注意了。
关注手腕健康,做好日常防护,牢记J9九游会为您提供的专业健康建议,切勿等到手腕出现大问题时才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