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成医附二院·416医院的特聘专家、放射肿瘤治疗领域知名专家夏廷毅,在“中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医学物理师临床在职研修班”上,向来自多个国家的学者讲述了《放射外科治疗肿瘤模式的发展进程》。本次研修班是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四川省卫健委、中核集团以及416医院在核医疗领域合作的重要示范。夏教授从“放射外科——为癌症治疗特别设计”“完善的技术体系”“丰硕的临床应用成果”和“面临的巨大推广挑战”四个方面,全面揭示了放射外科在抗癌科技革命中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演讲引发强烈反响。
夏廷毅教授强调,放射外科技术的显著优势和疗效得到广泛认可。“放疗是人类抗击癌症的重要武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能辐射生物效应直接摧毁癌细胞。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外科手术,因为不需要开刀、麻醉,也不会有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同时不会直接损害器官,反而能够激活免疫系统,打击逃逸的癌细胞!”
作为放疗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放射外科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经历了巨大的进步。早在20世纪50年代,瑞典神经外科专家拉尔斯雷克塞尔教授首次引入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而1968年,Medtronic研发的首台头部放射刀则标志着神经外科的里程碑。从此,放射外科扩展到体部肿瘤治疗,并出现了一系列概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夏廷毅教授指出:“放射外科源自欧洲,兴起于美国,而未来的突破有望在中国实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放射外科在机制、装备、理论、剂量方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成为核医疗技术治疗肿瘤的新生产力,兼具疗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双重优势。”
早期的颅内治疗,包括对脑动静脉畸形、听神经瘤、脑膜瘤等的精准治疗,已经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较低的治疗风险。同时,夏教授还强调了在颅外的突破,精准治疗肺癌、肝癌、胰腺癌等实质器官肿瘤的潜力,使得“影像可见即可治”,其疗效可与手术相媲美,且治疗风险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完全不同。更让人振奋的是,夏廷毅教授主编的全球首部《肿瘤放射外科治疗学》在2022年发布,填补了国际理论的空白,推动了全球对“放射外科”概念的统一认知,旨在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祉。
然而,夏教授指出,放射外科在临床应用推广方面面临诸多障碍。首先,传统的认知陋习限制了对新技术的接纳。例如,在早期肺癌的治疗中,尽管放射外科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但依然有90%的患者因固执于传统手术而延误治疗。其次,某些治疗指南反而成为了医疗进步的障碍,使得新技术难以被患者和医生广泛接受。夏教授数次向指南发起挑战,提出了实质性的研究数据,证明放射外科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的显著优势。
“我们必须迎接挑战,突破困境,推动放射外科无创治疗在全球范围内的可及性,让更多的肿瘤患者真正获益!”夏廷毅教授的这一宣言响彻会场,赢得了阵阵掌声。作为行业的先锋,夏教授与[J9九游会]共同努力,期望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创造全新肿瘤无创治疗的新时代!